原文:《Linux内核修炼之道》精华分享与讨论(6)——分析内核源码如何入手?(上)
透过现象看本质,兽兽门无非就是一些人体艺术展示。同样往本质里看过去,学习内核,就是学习内核的源代码,任何内核有关的书籍都是基于内核,而又不高于内核的。
既然要学习内核源码,就要经常对内核代码进行分析,而内核代码千千万,还前仆后继的不断往里加,这就让大部分人都有种雾里看花花不见的无助感。不过不要怕,孔老夫子早就留给我们了应对之策: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这就是说,做事要踏实才是好学生好同志,要遵循严谨的态度,去理解每一段代码的实现,多问多想多记。如果抱着走马观花,得过且过的态度,结果极有可能就是一边看一边丢,没有多大的收获
下面就以USB子系统的实现分析为标本看看分析内核源码应该如何入手。
分析README
内核中USB子系统的代码位于目录drivers/usb,进入到该目录,执行命令ls,结果显示如下:
目录drivers/usb共包含有10个子目录和4个文件,usb-skeleton.c是一个简单的USB driver的框架,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,目前来说,它还吸引不了我们的眼球。那么首先应该关注什么?如果迎面走来一个ppmm,你会首先看脸、脚还是其它?当然答案依据每个人的癖好会有所不同。不过这里的问题应该只有一个答案,那就是Kconfig、Makefile、README。
README里有关于这个目录下内容的一般性描述,它不是关键,只是帮助你了解。再说了,面对“read我吧read我吧”这么热情奔放的呼唤,善良的我们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,所以先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内容。
这个README文件描述了前边使用ls命令列出的那10个文件夹的用途。那么什么是USB Core?Linux内核开发者们,专门写了一些代码,负责实现一些核心的功能,为别的设备驱动程序提供服务,比如申请内存,比如实现一些所有的设备都会需要的公共的函数,并美其名曰USB Core。
时代总在发展,当年胖杨贵妃照样迷死唐明皇,而如今人们欣赏的则是林志玲这样的魔鬼身材。同样,早期的Linux内核,其结构并不是如今天这般有层次感,远不像今天这般错落有致,那时候drivers/usb/这个目录下边放了很多很多文件,USB Core与其他各种设备的驱动程序的代码都堆砌在这里,后来,怎奈世间万千的变幻,总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。于是在drivers/usb/目录下面出来了一个core目录,就专门放一些核心的代码,比如初始化整个USB系统,初始化Root Hub,初始化主机控制器的代码,再后来甚至把主机控制器相关的代码也单独建了一个目录,叫host目录,这是因为USB主机控制器随着时代的发展,也开始有了好几种,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只有一种,所以呢,设计者们把一些主机控制器公共的代码仍然留在core目录下,而一些各主机控制器单独的代码则移到host目录下面让负责各种主机控制器的人去维护。
那么USB gadget那?gadget白了说就是配件的意思,主要就是一些内部运行Linux的嵌入式设备,比如PDA,设备本身有USB设备控制器(USB Device Controller),可以将PC,也就是我们的主机作为master端,将这样的设备作为slave端和主机通过USB进行通信。从主机的观点来看,主机系统的USB驱动程序控制插入其中的USB设备,而USB gadget的驱动程序控制外围设备如何作为一个USB设备和主机通信。比如,我们的嵌入式板子上支持SD卡,如果我们希望在将板子通过USB连接到PC之后,这个SD卡被模拟成U盘,那么就要通过USB gadget架构的驱动。
剩下的几个目录分门别类的放了各种USB设备的驱动,比如U盘的驱动在storage目录下,触摸屏和USB键盘鼠标的驱动在input目录下,等等。
我们响应了README的热情呼唤,它便给予了我们想要的,通过它我们了解了USB目录里的那些文件夹都有着什么样的角色。到现在为止,就只剩下内核的地图——Kconfig与Makefile两个文件了。有地图在手,对于在内核中游荡的我们来说,是件很愉悦的事情,不过,因为我们的目的是研究内核对USB子系统的实现,而不是特定设备或host controller的驱动,所以这里的定位很明显,USB Core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对象,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对core目录中的内容进行定位了。
分析Kconfig和Makefile
进入到drivers/usb/core目录,执行命令ls,结果显示如下:
然后执行wc命令,如下所示。
drivers/usb/core目录共包括24个文件,16880行代码。core不愧是core,为大家默默的做这么多事。不过这么多文件里不一定都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,先拿咱们的地图来看看接下来该怎么走。先看看Kconfig文件,可以看到下面的选项。
选项USB_DEVICEFS与usbfs文件系统有关。usbfs文件系统挂载在/proc/bus/usb目录,显示了当前连接的所有USB设备及总线的各种信息,每个连接的USB设备在其中都会有一个对应的文件进行描述。比如文件/proc/bus/usb/xxx/yyy,xxx表示总线的序号,yyy表示设备所在总线的地址。不过不能够依赖它们来稳定地访问设备,因为同一设备两次连接对应的描述文件可能会不同,比如,第一次连接一个设备时,它可能是002/027,一段时间后再次连接,它可能就已经改变为002/048。
就好比好不容易你暗恋的mm今天见你的时候对你抛了个媚眼,你心花怒放,赶快去买了100块彩票庆祝,到第二天再见到她的时候,她对你说你是谁啊,你悲痛欲绝的刮开那100块彩票,上面清一色的谢谢你。
因为usbfs文件系统并不属于USB子系统实现的核心部分,与之相关的代码我们可以不必关注。
这一项是有关USB设备的挂起和恢复。开发USB的人都是节电节能的好孩子,所以协议里就规定了,所有的设备都必须支持挂起状态,就是说为了达到节电的目的,当设备在指定的时间内,如果没有发生总线传输,就要进入挂起状态。当它收到一个non-idle的信号时,就会被唤醒。节约用电从USB做起。不过这个与主题也没太大关系,相关代码也可以不用关注了。
剩下的还有几项,不过似乎与咱们关系也不大,还是去看看Makefile。
Makefile可比Kconfig简略多了,所以看起来也更亲切点,咱们总是拿的money越多越好,看的代码越少越好。这里之所以会出现CONFIG_PCI,是因为通常USB的Root Hub包含在一个PCI设备中。hcd-pci和hcd顾名而思义就知道是说主机控制器的,它们实现了主机控制器公共部分,按协议里的说法它们就是HCDI(HCD的公共接口),host目录下则实现了各种不同的主机控制器。
CONFIG_USB_DEVICEFS前面的Kconfig文件里也见到了,关于usbfs的,与咱们的主题无关,inode.c和devices.c两个文件也可以不用管了。
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,为了理解内核对USB子系统的实现,我们需要研究buffer.c、config.c、driver.c、endpoint.c、file.c、generic.c、hcd.c hcd.h、hub.c、message.c、notify.c、otg_whitelist.h、quirks.c、sysfs.c、urb.c 和usb.c文件。这么看来,好像大都需要关注的样子,没有减轻多少压力,不过这里本身就是USB Core部分,是要做很多的事为咱们分忧的,所以多点也是可以理解的。